华为Mate40全新配置曝光:麒麟9000,还有超大内存加持
作者:王晨光 来源:陈占美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04-05 08:24:10 评论数:
鉴于当时的深度报告可能造成行业恐慌,我们并没有公开发布,敬请谅解。
相较于采用传统单面组件的光伏电站,使用P-PERC类型双面组件可以在帮助系统单瓦成本下降4%的同时,实现25%毛利的自身销售。该项目中最大的开发商,国家电力投资公司,明确将在其1229MW的项目中采用924MW的双面组件。
中国的光伏领跑者计划将推动双面组件的应用。这种双面组件对应2美分/瓦的额外成本,且背面的光电效率为前面效率的75%。相应的,双面组件将会在组件制造商及项目开发商两端都获得青睐。一组数据2美分使用P型PERC电池的双面组件对应的额外单瓦生产成本10%安装在未特殊处理的土地上的双面组件较单面组件的增发电量3GW预计2018年双面组件的出货量。不同于传统的光伏组件只能利用正面入射的光照,双面组件的背面也具备光电转化的能力。
其它的开发商可能对于这项新技术没有这么热情,但在总量为5GW的2018年领跑者项目中我们预计有53%的电站会使用双面组件。随着制作工艺的日趋成熟以及对应成本的下降,双面组件已经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参照历史经验,我们要做好硅料价格跌破100元的心理准备。
这该咋办?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呢?办法当然是有的,而且还很简单。由于目前预期今年三季度全球组件需求量仅为21GW,折合在每个月仅为7GW,相较于当前下滑30%,对应硅料年化产能为30万吨。根据上面的产能成本分布图,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满足当前全球的硅料需求,我们的硅料价格需要让韩国OCI这样的高成本产能有充足动机开工才行。预判未来的价格趋势,我们需要对产能数据实时跟踪。
说完优点就不得不说金刚线出货量作为观察全行业冷暖情况的关键数据的明显缺陷:单多晶切割线耗差距巨大,优化优秀的单晶硅片切割过程只需要消耗0.9m/片;而硬质点较多又使用改造机的多晶硅片控制不佳的时候单片切割需要消耗1.8m/片;单张硅片对金刚线消耗量不同,专机和改造机消耗量不同;各家质量管控水平不同也会导致线耗不同。2、EVA对比光伏背板光伏背板也是面积相关,不会受到不同功率电池片的干扰,行业集中度较低,龙一龙二分别为中来股份和赛伍,两家公司市场占有率接近50%,最近福斯特开始进军背板行业,势头迅猛,赛伍正在上市融资且这家公司狼性十足,行业格局不稳定,不能依靠几家的出货量数据推断全局。
叠加考虑他们各自市场占有率(单晶40%、多晶60%),当前技术水平下一片组件平均硅料消耗量为1.0070.4+1.1020.6=1.064kg。4、EVA对比银浆银浆作为观察行业冷暖的数据有自身优势,行业基本垄断在贺利氏、三星SDI、杜邦等几家公司手中;银浆所面临的问题和金刚线类似,就是各家电池工艺不同、管控水平不同、设备新旧不同会导致对银浆的消耗量差别巨大,双面电池和单面电池银浆消耗量也不同、P型电池和N型电池消耗量不同、五主栅和十二主栅消耗量不同。构建行业产能、成本数据库就如同画了一条龙,得到EVA数据就如同给这条龙点上了眼睛。三家合计出货量为7400万㎡,由于上述三家公司市场占有率为70%且格局稳定,我们就可以推断今年5月全球胶膜出货量为74000.7=10571万㎡;由于每片组件消耗胶膜面积为3.4平方米,可推测五月份全球组件产量为105713.4=3109万块。
所以简单梳理下来我们就会发现,预判未来行业价格趋势的真正难点就是对第一点:供求关系的把握上。接下来我们再分析逐条分析上面三点,1、产业链的供求关系瞬息万变,最难预测;2、产业链内边际成本较高的厂家成本水平,由于一定时期内大家的成本是相对稳定的,工艺的进步下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下滑趋势,所以一旦数据库做好这一部分就比较可靠;3、内部收益率和利率、税率、产品价格等等因素相关,这些方面也有成熟模型,但是,对光伏产品价格接受程度的上限是在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时才会出现的现象,而今年光伏全行业将会一直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在供过于求的状态下,测算价格承受上限的意义就不大了。3、EVA对比金刚线硅片切割耗材由于行业整体规模较小,竞争格局清晰,杨凌美畅市场占有率超过50%,随着2017年金刚线技术革命的洗礼,海外切片产能由于太过老旧无法进行金刚切技改致使切片产能纷纷推出,我国光伏单多晶硅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95%,与之相对应,金刚线近乎实现了100%的国产化。由于对未来进行预判所需结合的信息特别多,所以为了清晰预判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产业数据库。
获得EVA数据后,我们可以提炼出什么样的信息?就以5月份为例,根据调研我们大致掌握EVA厂家5月份各家排产计划为福斯特4700万㎡;斯威克1500万㎡;海优威1200万㎡。对于这两个领域我表示基本同意,而且愿意把它作为一个课题继续深入研究,如果确认铝浆出货量也是观察行业冷暖的优秀数据那就再好不过了,因为法律的基本原理都说:孤证不为证,获得的信息要相互能应证才更加可靠。
如果铝浆出货量也是理想的观察行业冷暖的数据,那就正好可以与EVA出货数据相互应证,进而把研究工作更进一步做扎实、做可靠。1、EVA对比光伏玻璃光伏玻璃也是面积相关,不会受到不同电池片不同功率的干扰,行业格局也比较清晰,前三强分别为信义光能、福莱特玻璃、中国建筑材料,行业集中度正在提高,龙头公司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成本管控能力不断扩产,而二三线光伏玻璃小厂出在盈亏平衡线上,产能正在逐步退出。
现在再把上面三个部分的内容梳理一下,第一点:供求关系瞬息万变、最难预测;第二点:成本格局相对稳定,业内大公司都比较容易把握;第三点:在供过于求格局下无需考虑。这就是我们结合EVA数据叠加我们的产能成本数据库可以得到的结论。类似的,我们分析电池片产能,发现台湾地区(有10GW电池片产能)在前段时间的硅料价格下明显开工率不足,要想满足旺季的需求,需要唤醒部分高成本产能才行,这是我四月光伏产业月报预判电池片价格要上涨的核心逻辑。但光伏玻璃有如下几个明显软肋:1、行业集中度远不如EVA,前三强市场占有率仅仅50%+,低于胶膜行业;2、双面组件和双玻组件对预测造成干扰,近些年双面或者双玻组件占有率正在不断提升,出货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双面占比越高,实际对应的组件数量越少;3、光伏玻璃在统计产能时喜欢按照日融量来计算,光伏玻璃公司公告的数据经常说产线日融量为吨/每日,偶尔会披露出货面积,由于光伏玻璃的重量和面积的对应关系受到成品率和玻璃厚度的扰动,我们并不能很准确的依靠日融量统计光伏玻璃的面积产出。那就是追踪关键辅材厂商的出货情况,组件厂很多,硅片厂也很多,但是个别关键辅材厂商的集中度却非常高,光伏玻璃福莱特和信义光能占据超过50%的份额;银浆贺利氏、三星SDI、杜邦等巨头占据大多数市场份额;金刚线领域形成杨凌美畅、三超新材、岱勒新材、东尼电子等一大三小的格局;由于光伏产业上游辅材细分行业容易形成寡头垄断的现象,个别几家公司占据大部分的行业份额而且竞争格局稳定,是观察全产业链需求的最好素材,而这其中,最为优秀、近乎完美的产业研究素材就是EVA厂家的出货数据。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半导体对硅料的需求,根据经验半导体每年对硅料需求量为3万余吨,考虑到去年半导体行业的跨越式大发展,半导体对硅料需求量可能会接近4万吨/年。
结合前面产出数据,我们可得知5月对硅料的预期需求量为3109万1.064kg=3307.9万千克=3.31万吨。所以这三个软肋下,光伏玻璃数据的有效性差于EVA。
虽然出货量数据易于获得却很难得出可靠结论。下图是2018三季度硅料产能成本供求图:我们要特别提醒产业内的公司,三季度的行业格局可能会迫使江西赛维、恒星科技、江苏协鑫外购电力产能停产检修后,才会使得硅料实现供需平衡。
此外背板还面临与光伏玻璃同样的问题,那就是随着双玻、双面组件占比提升,背板的出货量数据对全行业的预判准确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干扰。5、EVA对比铝浆、网版有朋友告诉我每张电池片的铝浆用量基本恒定,而且铝浆90%的出货量基本被儒兴、天盛两家公司所垄断;网版也有类似属性,面积固定,行业集中度高。
而且三季度产业内各个环节对库存的容忍度会降低,更进一步加剧供求矛盾,所以对于目前光伏产业有较大库存的龙头公司,要警惕今年三季度硅料价格出现超预期下跌的情况。光伏产品属于标准化工业产品,有大宗商品的属性,价格走势核心取决于供求关系,价格底部取决于产业链内边际成本较高厂商的现金成本水平;一旦供不应求时产品价格又取决于下游客户接受能力的上限。这些因素的干扰下,使得我们无法准确通过银浆的出货量判断行业整体的电池产出。把需求年化对应的就是年化需求3.3112=39.72万吨。
去年全球扣除薄膜组件后的总的组件出货量达到了101GW,上述三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恰好70%。上面仅是硅料环节一个案例,通过EVA的数据,我们了解产业需求后,其他环节也就都比较容易通过类似方法来预判未来行业格局和价格走势了。
金刚线行业前四强分别是杨凌美畅、三超新材、岱勒新材、东尼电子,由于目前还没有特别详细的统计数据,但我们可以根据各家公司的年报情况推断上述几家公司合计市场占有率达到80%,所以跟踪金刚线的出货情况也可以大致判断行业冷暖,如果进一步跟踪金刚线对各家的出货情况便可判断行业内各家的开工率情况。EVA行业高度垄断集中,龙头公司福斯特一家占据全球48%的市场份额,去年出货量达到了5.77亿㎡;龙二为斯威克,去年产量1.56亿㎡;第三是海优威,去年出货量约1.3亿㎡,三家公司市场格局稳定,去年合计出货量8.63亿㎡,如果折算成60型标准组件,对应8.633.4=2.538亿块;按照去年每块60型组件平均功率278W计算,对应总功率2.538278=705亿瓦=70.5GW。
所以:EVA是解开光伏行业需求之谜的金钥匙。EVA用量一定,产业内各家损耗差异很小,各家每片60型标准组件用量均为3.4平米左右,好记好算,容易寻找出确定性的衡量计算标准。
随后我们去数据库中贴合产能数据,并把需求曲线画在43.7万吨的位置,看看此时边际成本较高的厂商是哪一家。EVA是光伏组件必须用到的胶膜,和面积直接相关,一块组件1.63平米,EVA需要对电池片正反封装,且面积会比组件面积略小,所以一块组件所使用到的EVA面积为1.62=3.2平方米;由于生产过程中会有一定面积的损耗,每块组件生产下来损耗的面积介于0.2~03平米之间,所以一片60型标准组件实际使用到的EVA的面积为3.2+0.2=3.4㎡。EVA产线开停灵活,淡季来了不会为了囤积库存而盲目生产,库存因素扰动小;EVA高度垄断集中,我们只需要追踪三家公司的产销数据便可覆盖全行业70%的出货情况,而且竞争格局稳定,我们只需要把三家数据除以0.7便可推算全行业的整体需求,简便快速地对行业冷暖有一个清晰认知。展望2018年三季度,供需格局就会非常不一样。
在我的数据库中光伏组件厂多达157家,而且大部分企业没有上市或者在海外市场上市,信息不公开,即便公开信息也不及时,就算信息及时,信息汇总起来也非常麻烦。光伏需求和半导体需求叠加在一起合计43.72万吨。
伴随着四季度一大批新硅料产能的投产释放,我们要做好硅料价格长期低于100元的心理准备。所以预判行业价格未来的趋势我们就需要知道三个方面的信息:1、产业链的供求关系;2、产业链内边际成本较高的厂家的成本水平(预测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限);3、一定内部收益率下下游的接受程度(预测供不应求时价格上限)。
结合上述数据我们可得一个封装60张硅片的单晶组件的硅料需求量为60621.04=1.007kg;同样道理一个标准多晶组件硅料需求量为60581.065=1.102kg。所以我们无法准确可靠地通过金刚线的出货量推断全行业的硅片产出量。